穿越时空的爱——记“两弹一星”元勋烈士郭永怀与夫人李佩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中国核网 | 核能行业必读的公众号

摘 要

  值此西方情人节,浪漫温馨的节日氛围里,我们怀念那些感动过我们的有关“他”和“她”的浪漫往事,感受他们珠联璧合、琴瑟和谐的爱情。

“他”北国农家子

  1909年出生于山东荣成滕家镇西滩郭家村,1931年考取第七届中英庚款留学生,翌年赴加、美留学,1946年-1956年在康奈尔大学任职。1956年回国投身力学科研和国防研究第一线,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核弹与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她”南国窈窕女

  1917年出生于镇江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1947年,她赴美留学,进入康奈尔大学。正是与他这一段时空的邂逅,演绎了一段传奇的时空爱恋。

相识绮色佳,相知在校园

  1946年,郭永怀先生在加州理工学院拿到博士学位后,应师兄西尔斯(W.R .Sears)之邀,来到位于风景如画的小镇绮色佳的康奈尔大学,成为该校航空研究院的三位奠基人之一。当时他早已过了而立之年,由于一直潜心钻研学问,在感情上还是一片空白。

  翌年,风华正茂的李佩也来到了康奈尔大学。有一次,她听说航空研究生院有一位年青的华裔学者做航空航天方面的报告,很好奇,就跑去听了。报告中李佩对这位身材颀长、学识渊博、踏实朴素的学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郭永怀也开始留意这位谈吐优雅、风姿绰约的女学生。他们逐渐越走越近,互相到住地拜访。郭永怀经常谈的是航空领域的新进展,但他也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李佩很快发现,郭永怀对古典音乐情有独钟,他们就买来一个老式留声机和好些唱片,共同欣赏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两颗心开始靠近。



情定秋色中,相携回故园

  在秋天里,他们收获了爱情,一起在小镇里构筑了爱巢,日子过得宁静而幸福,每月的薪酬绰绰有余,足可维持小康生活。郭永怀继续埋头于书本,他的创造力如喷涌的泉水,几项重要的学术成果(如后人称为“PLK方法”的传世之作)就在那时问世。李佩治家井井有条,家里的氛围简朴而有生趣,晚饭后,喝着咖啡,一起听着留声机传出的天籁之音;偶尔到近处走走,郭永怀充分施展了他在摄影方面的专长,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照片。。过了两年,他们的爱情结晶——可爱的女儿郭芹降生,更是给这个家带来了无限温馨。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打破了这个幸福家庭的平静。郭永怀在出国之时就怀有学成回归报效祖国的凌云志,对此,李佩完全理解。,两对夫妇满怀热情地谈论:怎样尽快回国施展宏图。,,并加紧了回国的准备。

  1955 年,经过艰苦斗争,。行前,钱和郭悄悄约定,相期早日重逢在北京。郭永怀随后提出了归国申请,当局的种种刁难、朋友的盛情挽留,都挡不住归心似箭的他们。在不久后的朋友们组织的烧烤聚会上,郭永怀拿出了他多年研究的文稿付之一炬,使得朋友们大吃一惊,纷纷表示惋惜,连李佩也感到一时难以理解。只见郭永怀淡定地说:“不要紧,这些文稿的内容早就装进我的脑海里了,谁也夺不走!”

  这时,,钱对郭说:“快来,快来!”彷佛是弟弟在向哥哥(钱比郭小两岁)招手,快快回家!还告诉他带点什么回家,最要紧的是:带书来,带人来!

  1956 年9月30日,祖国的国庆节前夕郭永怀一家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远洋轮船。但是,临起锚时,上来了几个FBI干员,要求同行的张文裕教授开箱检查,为此耽误了启航。李佩先生后来说:“这时我才领悟到,郭永怀先前的焚稿之举何等有远见!”(郭永怀的行囊里只有一堆“不违禁”的衣物、书籍和唱片)。10月,郭永怀与同行的一批学者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这时离开郭永怀负笈西渡正好十六年!,信中竭诚欢迎好友夫妇回归,并已为他们安排好了一切。郭永怀准备大干一番了!

相伴中关村,情殇寒冬夜

  郭永怀夫妇很快住进了中关村的宿舍(所谓“特楼”)。报到之后,,;不久,、钱伟长一起共同创办了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李佩为了更多地照顾郭永怀的生活起居,婉拒了到院外事局工作这一安排,但她又不愿过相夫教女的平淡生活,,开始为中关村的发展操劳。

  郭永怀马不停蹄地参加制订我国的科技发展规划,,泛舟昆明湖,确定了我国力学学科发展方向。,另一位副所长钱伟长在“反右”运动后遭贬,,事无巨细,一一过问(细致到新建图书馆的灯光设计)。1958年开始,,介入“两弹一星”研制,就任九院副院长,开始了每周六天半上班制。

  1960年代,郭先生频繁出差,往返于大西北与北京之间。李先生明白他在从事研制尖端武器的伟大事业,除了暗暗关切、默默支持以外,从不明里过问。

  “1964年10月的一天,老郭和同事一起吃饭,平时他们很少聚会,但那天他们都非常高兴,事后,我才知道他们是庆祝原子弹爆炸成功”。李佩先生回忆道。

  “老郭从没跟我说过他干什么,我也不问。他经常出差,每次要出差的时候,就自个儿拿一个小的手提箱,装一点衣服搁在里头,单位给他们几个配了个车,那时我一看到车停楼下,就知道老郭又要走了。”

  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按计划要从青海核弹研究基地返京,但却迟迟没回来。那时,李佩已随工作单位——中国科技大学到安徽合肥工作,她接到所里的紧急电报,连夜乘火车到北京,一进家门就感觉出异样,老郭的领导同事站满了屋子,茶几上放着一片熏黑的镜片和怀表,当领导把飞机失事的消息告诉李佩时,她没掉一滴眼泪,一言未发,就站在阳台,久久望向远方……1997年,女儿郭芹因病去世。从此,失去亲人的李佩仍独自住在中关村的那座她和郭先生一直居住的陈旧楼房里。室内摆设仍是郭先生在世时的模样,客厅里的两个单人沙发和茶几是回国时父母补送给她的嫁妆,硬木花格架、长条形茶几和钢琴是她和郭永怀一起去买的。所不同的也许只是今天客厅的地面,涂上了暗红色的油漆,而不是当年精制的纯羊毛地毯。

  2003年,中国科技大学45周年校庆时,李佩将国家追授给郭先生的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捐赠给了中国科技大学。。

  2012年12月15日晚,中国科技大学的原创音乐剧《爱在天际》首演。音乐剧表现了郭永怀在两弹一星研制工作中的重要贡献,并刻画了郭永怀、李佩和郭芹三人的动人故事,深情地阐述了科学家的大爱精神:爱和科学一样,必将超越时空,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2017年1月12日,99岁的李佩先生于走完了她传奇的一生。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郭永怀

(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

  • 1909年出生于山东荣成滕家镇西滩郭家村,在兼做小生意的三哥资助下到石岛明德小学读完小学。

  • 1926年17岁的郭永怀考取青岛大学附中的公费生。

  • 1929年郭永怀考取了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

  • 1931年7月,郭永怀预科班毕业后直接转入本科学习。本科毕业后,获得“高梦旦清寒奖学金”资助,成为著名物理学家饶毓泰的研究生。

  • 1939年年初,进入昆明的西南联大,不久,考取第七届中英庚款留学生,翌年赴加、美留学。

  • 1941年在多伦多大学获得应用数学硕士学位,旋即到加州理工学院攻博,师从冯卡门。

  • 1946-1956年间,在康奈尔大学任职。

  • 1956年回国投身力学科研和国防研究第一线。

  • 1958年,、化学物理系,并出任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

  • 1963年,。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 1965年9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再次启动,郭永怀受命参与“东方红”卫星本体及返回卫星回地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

  • 1968年10月3日,,为发射做准备工作。1968年12月4日,在青海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在乘机赶回北京时,因飞机失事,不幸为国牺牲,郭永怀与随行警卫员用身体保住了绝密资料的公文包。

  李 佩

(1917年12月20日—2017年1月12日)

  • 1917年出生于镇江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开滦煤矿总工程师。李佩曾接受良好的初等教育。

  • 1936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

  • 1937年随迁昆明西南联大。在西南联大期间,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曾组织排练过话剧,后被选为学生会副主席。

  • 1939年世界青年大会在阿姆斯特丹举行,李佩作为学校的唯一代表参会。

  • 1941年李佩从西南联大毕业,参加劳动协会工作,曾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 1945年11月26日,第一届国际民主妇女联合大会在巴黎召开,李佩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赴会。

  • 1947年,她赴美留学,进入康奈尔大学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

  • 1951年在康奈尔大学语言学系教授中文。

  • 1956年10月,与郭永怀携幼女郭芹回到祖国怀抱。

  • 1961年2月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担任外语教研室英语教师。

  • 1978年4月出任新成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即今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教研室主任。

  • 1984年,李佩先生将自己著书所得的200元稿费全部交作了党费。

  • 1987年,离休后,李佩先生抱着“让老年人独立自主地选择和安排晚年生活”的宗旨发起成立了“中关村老年互助服务中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义诊、上门配眼镜等服务。

  • 2003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5周年校庆之际,李佩先生将郭永怀先生荣获的“两弹一星”元勋金质奖章,捐赠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永久保存。

  • 2008年,李佩先生将毕生的60万元积蓄,分别捐献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设立的郭永怀奖学金。

  • 2017年1月12日1时26分,李佩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去世,享年99周岁。

  • 李佩先生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声明

以上内容由中国核网整理,未经中国核网的明确授权和许可,任何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不得擅自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 核资讯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