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 心路 《柒》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柒》

 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淋浴在阳光下,光彩照人的,何止是容颜。

 伴着清晨的阳光缓缓下楼,看到大厅里好热闹。有两个男孩正在试穿老板专门为住宿客人提供拍照用的藏袍。青旅的义工,来自广州的女孩妍正在帮忙,我也凑了过去。妍见我走过去就拉着我让帮忙,她说自己也不太会穿这个藏袍。想起自己第一次穿藏袍的时候,也是束手无策,还是同住的艳艳帮忙才好不容易完成。来色达的这些日子,每一天都身穿藏袍出门,而今我已经可以轻松穿戴好。

 藏袍是一种左襟大右襟小的右衽大领长袍,袖筒长出手指三四寸,下摆也长过脚面二三寸,穿衣时常将大领顶在头上,然后束紧腰带,打好襟结,将头伸出使袍身自然垂落在胫膝之间,上衣胸前形成一个口袋。外出时,可将木碗、酥油盒、糌粑袋等随身物品放入袋内。晚间睡觉,可将长袍脱下,铺盖全身,因此藏民外出一般不带行李。 藏民还有一个习惯穿法,即只穿一只袖,袒露右臂。男子束腰带时,一般将袍子下摆提至膝盖。女子束腰时一般将袍子上提少许,使下摆遮住踝关节。藏袍具体的式样,各地区各有特色。总体来说藏族的服饰,在结构、式样、色彩选择等方面都是很有讲究的,它们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和习俗。

 现代的男式藏袍都不像女士的那么长,只到膝盖的位置,很快帮男孩穿戴好,还顺便帮他们拍了几张照片。

 这两个男孩从重庆过来,还有另外两个女孩是我同乡,来自西安。四个人一起包了一辆车,计划先去丹青药王神山看土拨鼠,然后再去天葬台,于是我搭了他们的车一起前往。

 丹青药王神山,位于色达县城与佛学院之间的甲修村,,。,藏名单坚多杰列巴,意即具誓金刚善,金刚萨埵之化身,至诚祈祷,能护持世间事业成就。

 药王山上挂满彩色的经幡,经过的时候,很容易就能辨识出来。我们在路旁下车,司机师傅带我们到山坡下土拨鼠的洞穴。这是离马路最近的洞穴,走近后就看到两只肥嘟嘟的土拨鼠,估计是游客喂得最多的吧。这里的土拨鼠一点都不怕生,会直立起身讨食物。同行的一个女孩刚走一会气喘的厉害,果断放弃继续往上。在车上的时候我看他们有两个人带着充气枕,可这会都爬山了怎么还都带着。同行的电电告诉我说那里面装的氧气,我这才恍然大悟,原谅我还没有吸过氧。不过这种类似枕头的氧气包看上起蛮不错,既可以当枕头,又可以枕着吸氧,用完去医院充氧重复使用。

 几个人慢慢悠悠往山上爬,中途碰到几个学生模样的藏族女孩也在转山。她们背着书包、皮肤白皙,没有高原红,我差点以为她们是汉族人。一个小女孩跟我们聊天,说她们一早就来了 ,要转满三圈才回去吃午饭。今天是周末不上课,所以他们就来转山。据说此山有神奇的治病功效,山上流淌的泉水能治愈疾病,连花花草草也都是药哦。当然,泉水可以喝两口,路边的花还是不要乱采。

 太阳很烈,在山顶的垭口,,看到我们远远地就冲我们招手。我们爬到垭口,又绕到他们身旁。。那是一整个切好的西瓜,他们还没舍得吃吧,藏族人总是这样无私的与人分享。我们在旁边盘膝坐下来,彼此没有过多的交流,就这样静静的坐着。对面的山坡上有一位藏族兄弟在准备着桑仪,不一会他从山坡上下来,原来是有一位老人刚刚从山下上来,他下来接老人。,又分给他们每人一只香蕉。,独自爬上山。藏族兄弟搀扶着老人慢慢走上山坡,他从一只袋子里拿出一顶自动帐篷,打开、支好,扶着老人坐进去休息,而后一起煨桑、撒风马,祭山神祈福。

,他们要继续转山。电电他们几个也说要下山去天葬台,我们就此分别。我想在这里多坐一会,这里安宁、空气清新,这里就是诗和远方。拿下头巾,理一理凌乱的长发,我想梳一个麻花辫,无奈几次三番都没有成功。坐在不远处的一位藏族阿姐见状喊我过去,我在她的前面坐下来。她轻轻的揽起我的头发,左手抓起我那一捆粗壮的头发,右手指端深入头发轻轻地从头顶、两侧梳至颈后发根部,不徐不急每个部位重复几次,然后用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一起一下子把头发分成三股,左边一束和中间一束交叉,之后将右边一束和中间的一束交叉,如此反复,动作迅速,手法娴熟,几下就帮我编好了,真的是一位贴心的阿姐。我觉得麻花辫是永不过时的发型,小时候妈妈经常帮我编各式各样的麻花辫,以至于我现在依然特别喜欢麻花辫。

 高原的阳光明晃清亮,它是热烈的,即使是带着墨镜,也感受到了它的穿透力。紫外线松针似的射向你,外衣被刺穿了,内衣被刺穿了,直到你的心腑,所有的东西都闪闪发光。我坐在山顶啃了一个苹果,起身随着一波波的藏民继续转山。从山口沿着修建好的台阶路一直向下,直到神山东麓的索顿山谷。山谷里散落着许多帐篷,有不少当地人和一些自驾来的游客在各自的帐篷下野餐。往前走几步就看到山脚下闪着金光的殿宇,这便是文武圣大解脱宫。

 文武圣大解脱由大恩上师日增嘎瓦仁波切发起修建的,高达十几米,屋面为金顶严饰,外檐的数百张精美佛像由汉白玉和黑砂石雕刻而成,包括寂猛百尊、八大菩萨、三十五佛、传承祖师等等殊胜罕见的内容。
      宫殿内部的装藏,单单装藏的宝瓶就有一千多个,还有一百多套的大藏经,仅是装藏的经文就有三十多吨,解脱宫的外立面由众佛端坐,祥瑞供养,金瓦严饰,俨然一座佛的坛城,又是一个佛为众生种下解脱的福祉。宫殿外围设
108座大型转经,围绕在圣大解脱宫的最下一层,每个转经筒中都装有一个亿的六字真言、五方佛、莲师心咒、等数十吨经文,转绕该宫殿的功德不可思议无法言说。
      文武圣大解脱宫与旁边的两座玛尼阁和
108座舍利塔构成一组气势恢宏的建筑群,这里是色达乃至藏区又一殊胜的景观。据说丹钦神山108座舍利塔群宁玛大乘邬金法乐洲每年会例行进行维护,除了给108座舍利塔刷白,还会更换全部供养绢花。

 有好几个转经的孩子,他们那纯真的模样,可以从眼中一直看到他们的心灵。人生步履匆匆,我们插肩而过,彼此祈福。


 顶着烈日继续前行,口干舌燥。从索顿山谷出来,就是通往县城或者五明佛学院的马路。对面有一家小卖部,要了一桶泡面。小卖部是藏族人开的,好几个小孩跑来跑去的打闹,每个身上都脏兮兮的还流着鼻涕,但他们目光清澈。一个瘦瘦的藏族男人扎着马尾,手里捧着一只不锈钢盆,里面是大半盆泡面。他坐在地板上,几个小孩轮流着过去,你吃一口他吃一口。

 等了一会没看到有回县城的车子,索性就沿着马路继续往县城方向走。在高原行走也是一件快事,什么也不用想,静静地欣赏有蓝天、白云、野花、小溪、成群的牦牛构成的风景画。后来有车子在身旁停下来,车窗缓缓摇下,有藏族男人探头问我是不是去色达县,让我上车载我一程。这是一辆白色的丰田越野车,师傅名叫东达,色达县人。承揽成都至色达之间各地包车服务。副驾驶坐着他的妻子,我坐在后排他儿子的旁边。小男孩已经读初中,课程中有汉语英语,沟通无碍。他递给我一支香蕉,在藏区藏族人跟你分享食物往往是真诚热情让你无法拒绝的。这一路走来,我都不是一个人在走,旅程中不断地与人分享,分享他人的也分享我自己的。我想分享也是一种博爱的心境,一种思想的深度,一种生活的信念,所以藏族人才总是那么无私的与人分享。

 车子在高原上飞驰,“甲修寺”几个字一闪而过。寻着箭头所指的方向我看到左边山谷里的寺庙。于是下车,谢别了东达一家人后朝着甲修寺所在的山谷走去。看似很近的距离,走了个把小时才到对面挂满经幡的扶贫桥。钢索上的木板已经残破不堪,桥头上“新村扶贫促发展,以工代赈架桥梁”倒还醒目,桥已经废弃,旁边有新的钢结构桥。沿着左手边宽大的水泥路继续走就到了山谷的入口,只见几间散落的藏居,外墙上糊满了晾晒的牛粪饼。一位老人坐在门口,一面摇动手中的转经筒,一面念念有词。

 这一路很安静,没有游客,没有车辆也没有其他路人。只看到对面的草坡上有个藏族男人开着摩托车,后面还载了三个人,从草坡上俯冲下去一直到河谷,又趟过河水开走了。一气呵成,没有迟疑,这车技实在令人佩服,看的我着实为他捏了一把汗。

 宽阔的水泥路很干净,,他停下车跟我打招呼。得知我要去后面的寺院就跟我说不要上去了,寺庙里没有人,也没有开门。我走到达山脚下,只远远的看了一眼甲修寺,然后去查资料。

甲修贡巴·塔钦桑珠朗寺(汉语意为:甲修大乘如意成就解脱洲),位于距色达县约8公里处甲修村对面的神山轩滚山的半山腰。寺院始建于两百多年前,属于宁玛派,。许多经书中,很多大成就者曾授记过,在这里总共将会出现十三位莲师的化身成就者,他们会不断地弘扬光大伟大莲师的大圆满教法。,很多成就者在那里闭关。右边是丹钦神山,也叫药师佛神山,。甲修寺是个世代祖辈血脉传承的寺院,在这个特殊的血脉传承寺院中成就者高贵而神圣的血统代代相承,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资料记载,2003年和尔金尼玛活佛重修了大经堂,仁波切在大经堂三楼修建了寂怒百尊大唐卡殿,仁波切在示现圆寂前还修建了寺庙的围墙、跳金刚舞的场地、二十多个大转经筒,。甲修寺有五位仁波切四位堪布,以及大小僧众共两百余位。目前由尔金尼玛活佛、桑昂丹珍活佛和秋玛活佛管理寺庙。, 甲修寺的僧众有的在五明佛学院修行,有的在亚青寺修行。甲修寺大部份原有古老建筑,,现只恢复了部分,虽说比不上原来的规模,但僧众们在修行上仍因循传统,任何僧众至少都要经过三个月的止语闭关,注重实修实证,全寺上下合作团结。

 面对山谷,群山环抱,野花遍地,成群的牦牛,翱翔停歇的鸟群。所有的美好都在咫尺之间,所有的宁静祥和让你自己的呼吸声和天空划过的鸟鸣声唱和。

远处的山灰蒙蒙的,天色开始变得昏暗。乌云翻滚,整垛整垛地堆积,越来越厚,被压得低低的天空,预示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没敢再多逗留,于是我加紧步伐返程。

 从甲修寺回来再次经过金马广场,在僧侣用品店我挑了两件绛红色僧服。回到青旅的房间,天已经越发的昏暗,霎时间一场大雨倾盆而下,听见有什么重物噼里啪啦的敲打着玻璃窗。凑近一看,雨中夹杂着冰雹,如颗颗珍珠,又似块块冰糖晶莹剔透。

 飞奔下楼跑去院子里,捡起积落在墙角的冰雹放入掌心,冷丝丝的直渗透到毛细血管中,沁入心肺。这一场突入其来的冰雹仿佛把我带回了雀儿山的大本营......

 不管夜里睡得多么迟,准定在六点钟醒来。屋里很黑,厚厚的窗帘遮挡住了窗外的一切,往常我都会先掀开看看天气。空荡荡的房间,六个床位,只有我一个人。穿好拖鞋去洗漱,冷不丁连着打了几个喷嚏,昨天的大雨冰雹导致气温变低了,这几年患有过敏性鼻炎,以至于对温度、气味的变化都十分敏感。

 换好衣服,开始整理行李。这将是我在色达的最后一天了,明日我就要离开。想着今天无论如何也要把先前的照片送给阿克,把僧服送给登嘎跟俄仁。

 再次站到阿克雕刻玛尼石的地方,没有一个人,也没有一块完整的玛尼石。应该是这几天他们完成后被全部运送走了。可是阿克在哪里?明天我就要走了,照片怎么办?我答应过阿克打印出来送给他的,如今我去哪里找他?在附近转悠了好久,。我懊恼极了,人也变得无精打采。停车场的角落里有一个免费休息厅,也有售卖简餐。我只想找个地方坐下来继续等,于是象征性的点了一份凉粉。我在等,也许过一会,或者下午阿克就会来雕刻点,而就在这时候登嘎打来电话:“我看到你了, 你在停车场那。”

 我四处环望,并没有看到登嘎:“你在哪里?我怎么没有看到你?”

“我去县城,我去拿一个东西,一会就回来,我回来的时候来找你。”

 本来就要把僧服送给登嘎跟俄仁,没想到这么巧就这样碰到了。这再一次让我相信有些事冥冥之中自由安排。果然很快登嘎就从县城回来了,他在我对面坐下来。我想帮他点一份吃的,他说自己已经吃过饭,坚决不肯。

 我跟登嘎絮叨:“我来给阿克送照片,可是他没有在雕刻玛尼石,找不到人照片也不知道怎么办。”

“我知道老爷爷的家,我们去他家找他。”

“你说什么?你知道阿克家住哪里?那你怎么不早说啊。。。。”这话一出我才发现,之前我并没有问过登嘎,又怎么能怪他。

 从停车场出发沿着徒步去佛学院的小路,大概只走了百米的样子,然后从左手边拐进一条更小的路,阿克家就在第三排,原来离的这么近。

 阿克家的房子是千百间黄色房子中的一间。房子不大,木结构,共两层。屋顶上挂满了五彩经幡,檐下堆放着工具、柴火等杂物。小小的院子高低不平,却长满了格桑花。门口有几阶高度不一的台阶,上面铺着绿色晴纶地毯。我们推开栅栏走进院子,登嘎在院子里喊阿克,阿克闻声,推门出来,看到是我们,就开心的笑了。他基本不会汉语,把我们领进屋。进门靠窗的床榻上躺着一位老妇人,黑里透红的脸上布满皱纹,梳着藏式发型,将长发从中间分开,编成许多辫子,头饰上有琥珀、珊瑚、绿松石等,左手握着一个较大的双层转经筒。她是阿尼,阿克的老婆,看样子身体不太好,也不善于言语。门口地面上也铺了绿色晴纶地毯,我们脱了鞋,放下行李盘坐在地毯上。

 我从包里拿出那些打印好的照片递给阿克,他接过去一张一张的翻看,来回看了几遍。当看到那些玛尼石上的藏文还念出声来,一字一石的玛尼石,阿克一个个找出来按照六字真言的顺序排列好,再认真的读一遍:嗡嘛呢叭咪吽

 阿克起身去翻找什么。我这才仔细打量了他们的家,房子中间有一根柱子,上面用印有彩色花朵的壁布包起来,柱子旁边是一个较大铁炉,上面有好几个铝质水壶,旁边地上放着热水瓶、锅子等炊具和餐具。房子四周都是红色的置物架,摆放的物品看去都是灰扑扑的,陈旧、凌乱,看不到一样现代化电器设备,除了靠近屋顶的一层上装了一圈转经筒闪闪发光。转经桶是电动的,不知疲倦的转动着祈祷着,经轮下面挂了一圈灯带也闪烁着光。老旧的地板上铺着用几种颜色混合拼凑起来的地毯,零散的摆放着各种生活用品还有杂物。阿克拿着几个叠在一起的纸杯过来,他给我们倒水喝。然后又去拎了一桶酸奶过来。他家不是牧民,酸奶是买回来的。我尝了一点有些酸,阿克见状又给我舀了一勺白糖洒在上面。登嘎帮忙翻译,说我明天就要走了,所以来看看他。阿克要了我的电话号码,然后让登嘎帮忙用藏文存储在手机里,嘴里喃喃自语;清暮,清暮。

登嘎告诉我,阿克说可以随便拍照的。于是我用手机随手拍了几张。门口右边有一间更小一点的房子,那是他们家的佛堂。经堂里供着好几尊佛像,饰着哈达,前面的供桌上摆放着贡品还有几束纸花。四周墙上贴满大大小小画片,贴得最多的是晋美彭措法王的像以及一些仁波切,旁边居然还摆上了伟人像,可能是表达了过上幸福生活的藏民的一种朴素的感恩的心情。

 从阿克家出来,,他觉得我来佛学院一定要去拜见活佛的,这是一件神圣而无比荣幸的事,于是我们一同前往。

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副院长(龙钦巴尊者化身)。如今的喇荣天葬台,也是这位仁波切出于对亡者的尊重,出于对空行图就得恭敬,希望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荟供环境,也出于对众生的慈悲、对法王弘法利生事业的传承而发愿重建的。他的代表作有《生起次第讲义》、《文殊大圆满笔记》、《法界宝藏论辨析》等。

。只有中午13:30--1430这个时间段会接受加持,、觉姆、信徒还有来访的游客。

 跟随登嘎一路沿着小路往佛学院上方走去,这段时间游客不是很多,路上偶尔碰到三三两两的僧侣,很快就到佛学院的第一座经堂了。据登嘎说这里是老爷爷们上课的地方,我的理解应该是信众们诵经听课的地方。今天看样子有大型宗教活动,身披绛红色藏袍的僧侣们将经堂挤得满满的。不时有人为他们分发酥油茶还有酸奶。经堂的旁边就是露天厨房,正在烹茶煮食,一口超大的锅,据说一次可以解决上百人的吃饭问题。

       我们在经堂门口的绿色晴纶地毯上盘坐下来,可是苦于没法交流,他们说他们的,我说我的,我听不懂他们说的,他们听不懂我说的,最后只好大家摊摊手,微微一笑,手掌合十,道一声拜拜。

 佛学院大致以山坳中的觉姆大经堂为中心,,西面是觉姆的居住区。到达觉姆大经堂这里,便开始热闹起来。随处可见挟着经匣,脚步从容地的觉姆,也有背着绿色水桶抑或柴米油盐的的觉姆。她们大部分很友善,又很害羞,这里充满了生活气。 ,我们没有在此逗留,。已经是下课时间了,。,而觉姆经堂内的地毯是绿色的。登嘎跑去跟他的同学打招呼,回来后告诉我,他的同学以为我是他的姐姐,因为我穿着藏服都以为我是藏族人。,,认真而专注。

,。今天前来接受加持的觉姆、、游客都很多,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俄仁也赶过来随我们一起等待,他在努力学习汉语,拿出他写的拼音给我看。登嘎拿着汉语课本给我读上面古诗词,他真的很聪明。期间陆续有几名汉族的工作人员进去。

 13:30开了,大家在门外轻轻地脱掉鞋子,走进庭院。,身披绛红色僧袍,戴着墨镜,面容清瘦。庭院并不大,铺着木地板,待所有人都地板上坐下来,诵经开始了。抑扬顿挫,宛如天籁,声声入耳,荡气回肠。虽然我听不懂内容,可然觉得优美,诵读声一点一点荡涤着我的心。

 走进佛学院,最初人们常常会因为漫山遍野的红房子,感受到一种突如其来的震撼,只是当你慢慢平静下来才发觉,那种表象的刺激只是触动了你的视觉。而真正触动你灵魂深处的,是听到诵经声的一瞬间,让你变得淡然和安静。

,我把两件僧服交给登嘎和俄仁,于他们道别,我们终究要说再见了。

 再见我的朋友,登嘎理玛、俄仁。不管我以后是否还会再来,都不会忘记这个能让人苏醒的地方,还有这里的你们。

 乘车返回县城,我在离色达县约1.5公里处的色柯镇下了车。这里有释迦八大功德宝塔之一的邓登曲登大佛塔。邓登曲登佛塔又名降魔塔,塔基包括外围经房100米,高52米,共9层,石木结构。主体建筑内圆外方、外圆内方、交错层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宗教色彩及独特的艺术风格。据说此塔是,为镇妖驱邪、消灾解难、普渡众生、太平兴旺之预言而主持修建,是为四川省最高的藏传宝塔。

 佛塔一层外围转经房,大小经轮(有一亿遍文字明咒的经轮)155个,排列四周,供信徒转经。塔表面第二、七、八层共有小型佛龛15个。其中第二层11个,分布在东西南北方,内塑镀金紫铜释迦尊者定佛坐像,高1.6米,还有轮佛、莲花生大师、渡母、更庆、隆钦铙坚普岭巴佛、无量光佛、身持金刚法身、四手观音、1000尊;第七层东南西方分布佛龛3个,内塑莲花生大师、莲花生八号及唐东杰布(元末西藏萨迦派一佛学家)佛像。莲花生大师坐像西侧放有经书甘珠尔103函,丹珠尔208函;第八层东面佛龛内塑过去佛即无量光佛1尊。

 第三、四层橱窗36个,内装各种绘画佛像,1000尊,泥像高1米。第九层为塔顶,分别由13阶层、滴水槽、五佛冠、日月宝四个图案组成。

 塔内藏有重复写一千遍的五陀罗尼及佛学全书、远古古迹数件,其中有吐蕃王朝时代,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赞干布时,藏史称七良臣之一的吞.弥桑布扎去印度取经并译成的藏文经书珍藏版。各种小型镀金紫铜宝佛像十尊。塔心内还藏有数以万计的刀斧钺戟等征战用的武器,有金银铜铢、珠宝玉器等宝物,还有绫罗绸缎、农副产品、藏医药、男女服饰、僧侣袈裟等日常生活用品,象征着人们会在佛塔的保护之下,长命百岁,丰衣足食,太平兴旺。

 有两位觉姆也在这里下了车,她们也来绕塔。白塔下还有几位当地的老人,他们步履蹒跚,手持铜铃,口中梵语呢喃。


 那一年,合十的手掌举过眉心,人们叩伏,以手抚石;圣歌依然,四季分明;奔赴永恒之地的人们,已经拥有风与光的翅膀。

  色达这个地方,有很多人来了不想走,也有很多人走了又回来;有很多人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归属,也有很多人从此开始了新的旅程。

 还有很多人说,色达的红房子要拆了,再不去就晚了。然而拆掉的是房子,拆不掉的是信仰。

    那一年,风是透明的,雨是滴答的,云是流动的,天是永恒的;
歌是自由的,爱是用心的,你是难忘的。

 那一年,凌晨六点,我在黎明前告别了色达,前往马尔康。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