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专题:羊绒业中小行业分布【清河县羊绒产业发展史】(七)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羊绒业中小行业分布

NEWS

俗话说:一业兴带来百业旺。随着羊绒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带来清河县内其他行业的兴旺自不必说,就是在羊绒行业本身,分工越来越细,逐步朝着各自专业化的轨道有序发展。在前面提到的羊绒初加工和羊绒深加工行业以外,还包容着许多小行业分布。现将其主要的小行业分布,分述如下:

1

梳棉机购销。

清河羊绒初加工所用的梳绒机,都是用旧梳棉机改造的,梳棉机购销在清河形成了一支专业队伍。他们主要是从国内各地下马的棉纺厂家,或是有淘汰旧梳棉机的厂家处购买,运回清河后,再重新组装、改造。购销的专门从事购销,重新组装机子,可雇用有专长的师傅。开始时,其销售没有固定地点,这里一处那里一处,随着购销队伍增多,县里规划县城内站前街(即308国道东侧)为梳绒机销售市场。目前,从业户数二十多户,仅这一较大市场梳绒机存量常有上百台。从事梳棉机购销户,每年约经营四、五十台,一般年赢利在10万左右。经营时间较长、较早的有郁国良、黄梦轩、郭宝贵、张万长等。

2

包针布、包刺辊。

梳绒机的针布和刺辊经过磨损,需要不断更新,因此就出现了包针布、包刺辊行业。包针布、包刺辊最早起源于杨二庄乡,该乡耿庄村从此业者最多。这些业户一般购置些简单设备,备足针布和刺条等,就可开业。羊绒加工业户有的把需要包、换的件运来,也有的是让这些业户上门服务。这其中还包括包大锡鳞和换漏底的。现在从业户数约有几十家,其年收入一般在3-4万元。

3

梳绒机配件门市。

最早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位于县城运河大街中段北侧。是由城关乡寨子村杨氏几姐妹开办的。主要经营梳绒机的铁部件、轴承以及一些易损件。门市很红火,收入也颇丰。后来县城内这类门市逐渐多起来,配件经营品种也丰富起来。有些易损件,经营门市还让机床加工,以备售。目前,此类门市不仅是县城有,梳绒机集中的乡镇也有,共有77家。

4

斩刀油箱门市。

这类门市也在八十年代中期就出现于县城的街面上。开斩刀油箱门市的,主要是山东省冠县人。他们一般在县城较偏僻处,租赁一、二间门市,专事此营业。其所售零部件,有的在山东加工或购买,有的在门市就地加工。现共有油箱斩刀门市13家。

5

梳绒机制造。

随着清河羊绒行业的发展,梳绒机需求量日趋增多,而价格也越来越高。从八十年代的几千元、九十年代后两万元,到今天每台三、四万元。在这种背景下,就有有心人谋划生产梳绒机,原县棉麻公司工程师孙世泉,自学钻研,先著有《绒毛分梳设备与工艺》一书,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后于1997年投资60万元,办起“清河江都纺机厂”,专门生产“286”型梳绒机。自己设计图纸,自刻模具,自产大部分零部件,再由外地生产厂家加工少量零部件,然后自己组装。其产品出绒快,噪音低,于1998年获国家专利证书。现早已投放市场,价格每台2万元上下,利润15%左右。

6

打工行业。

随着清河县五大行业的崛起,用工越来越多,到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吸引外地打工者到清河来,先是威县、南宫、夏津、莘县、冠县的,后是河南、安徽等远处打工者。初来打工人员,开始在县城边的308国道一侧自发云集,后由当地派出所稍加维护治安,再后由劳动人事部门规范管理,固定场所,成为较大的劳动力市场。该市场打工人员,多数服务于羊绒行业,其中有梳绒工、针织工和临时开毛、晒毛工。梳绒工和针织工多为女性,梳绒工一般每月收入400元以上;针织工计件,根据编织熟练程度,月工资一般在400-600元左右。临时开毛工和晒毛工,属短工,一般每天20元。劳动力市场每天上市千余人,常年在清河羊绒行业打工者,约计3万人。

7

毛渣交易。

羊绒初加工后的下脚料——毛渣,由于其量大还可再利用,就有专业从事毛渣交易的,并在羊绒加工发源地——杨二庄形成市场。一般初加工户的毛渣,都有人上门收购(一般在1-2元/斤),然后拉到毛渣市场交易。有专门经营毛渣专业户,收起来后,打包,外运,销往本省或外省。也有外地用户(多是毡厂),在此坐地收购,尔后运回。杨二庄村至戴屯村一条南北街基本上全成了毛渣市场,每天成交量都在几十吨以上,富了不少当地人,也富了不少从事此业的专业户。

8

毛飞子交易。

羊绒初加工后还有另一种下脚料——毛飞子,也就是随机器转动飞出的短绒(多在1cm左右),多混杂于机器下滑石粉和土杂之中,初加工户自土杂中筛拣出一部分,其余的随垃圾倒掉。有的农村家庭妇女,就专门在加工户倒掉的滑石粉土杂中,筛拣毛飞子,然后到交易市场去卖。市场在杨二庄村形成,市场上也有加工户出卖的毛飞子,每日的交易额也在几万元之间。专门从事筛拣毛飞子的妇女,全县约有大几十人,每人每年的收入也在1-2万元以上。

9

原绒交易中的经纪人。

外地原绒客商把原绒拉到清河,多是住进绒毛客商接待站进行交易,这已是原绒进入清河的一大渠道。在交易中,开始由于语言交流障碍和原绒客商一般不愿零售等原因,“经纪人”便在交易中应运而生。经纪人一般负责寻找买主和说合价格,待成交后,抽取一定费用。县城驻地戈仙庄从事此业的村民占绝大多数,后来也有其他村庄的,原绒交易火爆时,多达四、五十人。他们每人的年收入,均在大几万元以上。

10

专业收绒户。

开始是由初加工户演变而来,初加工挣钱多了,积累了较雄厚的资金,外销无毛绒又有门路,于是就进入流通领域,开始收绒、销绒。这一行业资金占用量大,回报也很丰厚,一般一吨山羊绒要看五、六万元的利,但风险性也大。他们张贴广告,坐等收购,这是一种方式;再就是开车下乡,到加工户密集处,直接去收。收绒一般掌握绒质标准很严,收绒户一般都配备分析、化验仪器,对绒的粗细、含杂、含粗、含潮等均有一定要求,收购每一份都要严格化验。收上绒来后,因长短、色泽、质品不完全统一,还需经过洗绒、合绒等工序,然后才能打包外销。收绒户在清河有六、七十户,他们一般年收购量,少则几十吨,多则上百吨。

11

专业洗绒厂。

清河县专业洗绒厂有几十家。开始洗成品绒,后来发展到洗原绒。洗绒工序,大体是首先把绒放在大池子内,加水加温,再加上洗涤液,浸泡,揉踹;其二是放进旋转锅内,用水冲洗,而后甩干;最后是上机器烘干。有一部分洗绒厂家还兼合绒,把烘干后的绒再梳开。应该说这是一种比较“土”的洗法,后来有的洗绒厂上了自动洗绒机,功效高,还节省劳动力。县地毯厂办的洗绒厂,就上了两条自动洗绒生产线,主要是洗原绒。从机器进口填入原绒,水洗、去油污、去杂、甩干、烘干一次完成。各洗绒厂洗绒量,每年都有几百吨,洗绒厂之间竞争,关键是洗绒质量的竞争和服务用户好坏的竞争。

12

专业合绒厂。

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收绒户。因为收购的成品绒,其长度、粗细等不完全一致,就需要合一下绒。还有的洗绒厂没有合绒设备,洗好烘干后,成团成块,也需要拉到合绒厂合绒。合绒厂一般有4-10台梳绒机,加工快捷、及时。无论白天还是晚上,何时来货何时加工。合绒厂一般还配备车辆,管拉货送货。目前,清河县合绒厂约有10余家。合绒厂同洗绒厂一样,属于为收绒户加工服务性质,没有风险性,也不占用资金,只是需要投入厂房和设备,收入不太高,但很稳定。

13

羊绒包装袋门市。

这类门市较早、较大的是在武松西街县招待所斜对面,有两家门市。实际门市成了仓库,包装袋一般摆放在街面的人行道上。羊绒包装袋主要有三种:一种是透明塑料纸型,主要用来盛成品绒;一种是塑料编织袋(也叫蛇皮袋),主要用来盛原绒或毛渣儿;再一种就是尼龙面包装袋,优点是光滑不沾绒,不易撕裂和折断,也具较好的透气性,不霉(捂)绒,这种袋儿价格较高,一般多是销售门市自己买来布料,让散户加工的。也有用户厂家自己加工的。一般来说,透明塑料包装袋属一次性消耗品,外销绒一般不退包装袋,编织袋也经常损坏,所以销售门市每年包装袋销售量很大,尽管是薄利,但也赚钱不少。县城内现有十几家这样的门市。

14

羊绒运输。

羊绒运输专业户目前有车辆约93辆。主要是服务于外销绒长途运输和收绒户到洗绒厂之间的短途运输。这种运输车辆,一般多在车斗之上加焊铁护拦,因为羊绒比重很小,装载需要加高,又可防绒袋滑落丢失。成品绒运输,一般都是雇用这种车辆。也有少数大厂家,自己拥有集装箱车辆,运输羊绒成品或半成品。

15

羊绒制品门市。

最先有厂家直销门市,而后发展到批发、零售门市。随着羊绒深加工的发展,品种、样式增多,其销售门市也与日俱增。县城内羊绒制品门市较为集中的地段,一是清河宾馆附近,有30余家,二是火车站附近的杨儒林专业市场——羊绒制品批发、零售市场,现约有20家;再就是在羊绒加工比较集中的乡镇,设有零星门市,全县总计60余家。其销售的产品主要有:羊绒衫、裤、套裙、体恤衫、围巾、披肩等针织类,衬衣、羊绒大衣等面料类制品,以及牛绒、驼绒、绵羊绒针织品和羊绒被等。羊绒制品门市,一般说季节性较强,不同季节销售不同服装,也有淡季和旺季。

羊绒小镇

小镇大梦想   风韵赛江南

地址:河北清河县城区北部青银高速清河出入口南行500米

电话:0319-8125555


“羊绒小镇”微信公众号定位于发布羊绒小镇产业、市场、时尚、人文、旅游及政策扶持、招商引资等内容,是宣传小镇、认知小镇、了解小镇的窗口。

小镇荐读:

小镇专题:从初加工走向深加工【清河县羊绒产业发展史】(六)

小镇专题:对羊绒行业整顿与服务【清河县羊绒产业发展史】(五)

小镇专题:寻求国际销售市场【清河县羊绒产业发展史】(四)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