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虫:儿时风物印象之开满紫花的苜蓿地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开满紫花的苜蓿地


在儿时的记忆中,村子周边那大片大片开满紫花的苜蓿地,是一道永远也抹不掉的风景。

那个时候,每个生产队都要种上十几亩或几十亩的苜蓿,一来生产队里养着牛马驴骡,苜蓿是那些牲口最好的饲草;二来那时的土地以盐碱地居多,在那些盐碱地里种粮食作物,打不出多少东西,而种苜蓿不仅产量高,还能改善土质,肥田养地力。

其实,在那粮食短缺的年代,苜蓿也是人们能够用以果腹的一种既好吃又富有营养的食物。鲜嫩的苜蓿可以蘸酱生吃,可以做馅包饺子、蒸包子、蒸菜团子,也可以在洗净的苜蓿里加少许水拌上少许棒子面,上锅蒸熟后蘸着醋蒜吃,还可以掺在棒子面里打糊饼。但那时候,苜蓿的主要用途是作饲草用来喂牲口,社员们吃苜蓿要等到苜蓿收割三茬以后。

春天,当碧绿的苜蓿嫩叶从根部钻出地面时,生产队就开始派专人进行看护,防止人偷动物啃。头茬苜蓿收割一般在小满节,芒种前;二茬苜蓿收割是阴雨连连的二伏天;收割三茬苜蓿,一般要到白露前后。头茬苜蓿几乎没有杂草,最纯,产量也最高,因此,生产队把头茬苜蓿看得格外金贵,看护得也格外严实。到了二茬的时候,苜蓿地里面会有一些杂草,但占不到五分之一,对苜蓿的产量影响不大,所以生产队里依然会严加看护。第三茬苜蓿产量会低一些,主要原因是杂草长得多,大概要占到总产量的三分之一。那些杂草有狗尾巴草、节节草、蔓子草等,好在也都是牲口爱吃的饲草,便同苜蓿一道收割回去。由于第三茬苜蓿产量低,看管起来也就比头茬、二茬时候要松一些。那时候,村里人们有几句“顺口溜”,颇能说明生产队对一年中几茬苜蓿重视程度的不同——

头茬打

二茬骂

三茬见了说好话

四茬时候娘们、爷们随便揪来吧

意思是说,偷头茬苜蓿被发现要挨打;偷二茬苜蓿被发现要挨骂;偷三茬苜蓿的被发现,只要说几句好话就能过去;到了第四茬,临秋末晚再也长不起来了,生产队就彻底放开不管了,随便让人们去掐苜蓿弄回家吃。


现在想来,那刚刚长出不久的鲜嫩苜蓿好吃、诱人,但长成牧草的苜蓿也同样招人喜欢。蓝天白云下面,那一眼望不到边的密丛丛的苜蓿地,就像是绣着紫色花朵的无垠的地毯,一直铺到天边,是那样的悠远,那样的辽阔。那串串散发着清香的紫花,引得蜂飞蝶舞鸟欢唱。

当然,印象最深、最令人难忘的还是收割苜蓿时候的情景。收割苜蓿的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会被允许在尚未收割的苜蓿地里玩耍。因为刚刚收割过苜蓿的地里,会留下一丛丛的坚硬的苜蓿茬,小孩子容易扎伤。在比我们还要高的苜蓿丛中,我们玩捉迷藏,我们逮蚂蚱,我们抓花蝴蝶,我们看蜜蜂在那紫色的花朵上采蜜。挥舞着镰刀“唰唰”割苜蓿的大人们,不时直起腰来,嘱咐我们不要弄脏衣服、鞋子,呵斥我们不要在苜蓿上摔跤打滚;而我们一边嘴里应着大人们的话,一边在苜蓿丛中摸爬滚打,囔着,叫着,嘻嘻哈哈,痛快淋漓。偶尔,我们也会惊起一只野兔,这会令我们欢呼雀跃,大人们也跟着发出惊呼。等野兔早已跑得没了踪影,大人们也已经弯腰干活了,我们还在为是谁先发现的野兔而争执不休。半天下来,我们的衣服染绿了,鞋子染绿了,我们脸上的汗水也染绿了,除了嘴角因吃苜蓿花留下一些紫色的痕迹外,我们一个个都成了绿颜色的孩子……

三茬苜蓿收割完后,在温暖的秋日阳光里,四茬苜蓿还会长出寸许,但很快就被人们揪回家去,做成饭桌上的各样吃食了。天越来越冷,苜蓿地里的绿色慢慢消失了。

等到再长出碧绿的苜蓿,等到再开出遍地紫色的苜蓿花,只有到来年了!

编辑/郭文甫   

五人行文学社公众号开通赞赏功能,凡原创作品,赞赏(七天内)收入一半做为作者稿酬,其他作为平台管理费用。  投稿邮箱:304555611@qq.com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